《拾光隧道》設計提案歷程
陳鈺雯 設計師/《從竹子到竹房子》作者
|Before.第一次提案|
在製材所鋸屑室前方的空地搭建一個提供休憩、遮蔭、聽故事的場所。設計兩種曲度不同的竹構拱形模具,利用不同的高低差交錯串起一座一座的拱形模具,形成類似迴廊的休憩亭,並考慮設計座椅。整體構造分為三個部分,由最上方的透光帆布、主要的拱形竹構和底部的鋼板作為連結和支撐竹構彎曲回彈的力道。在運送時,期望每個模具能像椅子般堆疊起來,方便運送與組裝。
策展團隊回饋|
本案符合此次策展命題,提出了新的竹結構。不過屋面會是個難題,如果要有彈性,它就沒辦法防水;而如果又要透光,也會是考驗。假使以透明帆布製作屋面,那麼製作上要很精確,一般的塑膠帆布,要精準裁切有其難度。此外,單支的竹子要做成設計上的彎度,現實上不太可行,會有斷裂的風險,可改用小枝的竹子綁成一把一把再彎曲。最後,底部用鋼構是否合適?或者可能需要設計一個鋪面作為串接的平台。
|After.修改後新提案|
《拾光隧道》
穿越光影交錯的隧道,過往鐵軌運送木頭的影像慢慢浮現,旅人拾起過去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,曾經遺落的歷史碎片,被重新撿了起來。以拱形的竹子,乘載歷史的重擔,兩種拱形,共同交織出穩定的結構,並創造出鐵軌般的光影。
基地位於製材所過往的鋸屑室、動力室與煙囪三者圍塑起來的空間裡,一旁有楊桃樹與芒果樹,設想在此創建一個能提供遊客短暫休憩、並遙想當年阿里山林木運送的時光。隧以阿里山林鐵穿越隧道為意象,設計一座由三個竹構單元組成的竹棚。底層以鋼板作為基礎,屋面則以白色帆布覆蓋竹構。
● 竹構設計Tip ●
在高度彎曲的設計上,單支竹子比較無法承受而容易斷裂,此時可考慮以小枝竹子綁成束狀再來彎曲,作為彎曲設計的用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