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構人才培育

2021-08-16

《構築浮雲》台科-竹構評圖會

#構築浮雲
CONCEPT
乘坐火車經過的遊客,能徜徉在竹藝溫度中,感受到竹崎與阿里山的連結,透過竹子斜切,表達竹崎地名由來,高低差和疏密變化象徵阿里山五奇,再結合蛇與鳥,讓觀者更深入認識阿里山當地的鄒族文化。

浮雲日出.竹崎.阿里山五奇(日出、雲海、神木、鐵道、晚霞)
烏乎古鳥.鄒族神話中的神鳥,在洪水來臨時帶來火種,解救族人
蛇.在鄒族代表不祥的意涵,反映在現代,我們應該反思對自然破壞,進而提倡保育自然生態

#講評
神話只是一個起源,如果沒有相關知識背景,很難直接進入。所以設計師要有一個轉譯的企圖,用建築去轉譯神話背後的意涵文化,盡量不要用表面形式直接出來,大家變成只討論美感象徵度,變成感受不到你想表達的東西。我覺得應該要有神話吸收後去表達,你想轉譯的東西,用竹材跟結構去呈現。
作品詮釋內容較多,阿里山的浮雲日出、烏乎古鳥、蛇,手法上將三個形態結合,試圖想在一個單位(台車)詮釋較多當地的特色。但想說的東西太多,讓整個畫面塞滿,如果不是從簡報開始看,我其實分不出來哪些部分,分不出翅膀和下面竹子的概念,前面是蛇嗎?還是隧道?象徵性很豐富,但手法上可以適度的取捨,這麼多東西會彼此干擾。現在的單元量感太相似,彼此之間看不出分界,可以嘗試局部用不一樣的竹材或工法,但還是希望能夠精簡一點。此外,現在看起來像是單純擺設的感覺,是不是有機會調整某部分,讓整個有一點空間感,讓立體度更好,相對也可以把個別元素區別開來。(王文雄)

兩組好像想概括的做一個東西,去觸及嘉義當地的元素。但發展的時候,時不時都要看一下整體。思考:現階段的設計,如果是一位對阿里山完全不認識的觀賞者,他能覺得是件吸引人、不錯的作品嗎?還是他得要了解阿里山、讀資料說明,才能對這個作品有好感?可以時常用這樣的角度,輔助選擇的判斷。例如作品最後是一個紛亂、很多訊息的樣子,這樣的畫面,假設我不了解你要表達的題材,給我的感受就沒那麼多好感。進一步了解到你想表達的東西的時候,則感覺很多事情用竹子來表達時,不容易接收到。
綜合來說,鼓勵同學可以更自信一點去做決策,不要想甚麼都有,這樣在題材處理上,一開始要處理的東西會太多。決策之後,接著考慮怎麼用材料構造去表現你的決策。確定自己走在哪一條線上,目標是甚麼?如果你關注的是具象的題材,可能需要多一些自信去決定你要關注什麼地方,有甚麼地方是你會這樣看待,但不見得所有人都會想到的方式。(范承宗)

建議縮減元素,例如立起竹管像山的稜線,它的線條多,構成形式上沒有其他兩個元素吸引人,可能可以縮減。變成兩個元素(翅膀、蛇)。兩個元素的共同特性是竹管桿件不同角度的搭接,形式上可以組合。類似空間桁架的挑戰,不同的長短角度怎樣構成一個穩固的結構,去想如何可以不光是裝置物,而產生空間、包圍感。例如翅膀可以彎折接近屋簷、亭的空間狀態。就算是用隱喻的手法,一根一根對應到羽毛的狀態,會多一些包圍。我會建議從蛇到翅膀可以組合,讓翅膀脫離平面,在上部形成一些遮蔽,對構成空間會有幫助,可以跳脫單純裝置物的狀態。(許倍銜)

神話因為只有文字,對圖像的想像有很大的空間。但兩件作品從文字內容轉化為實際呈現的時候,看到很多元素的拼湊,很難回歸到故事本身的想像空間。我覺得有一個誤區,從故事轉化為現實構造材料呈現時,兩個關係沒辦法這麼直接地去做鋪陳,還是需要擷取,把構造和材料關係說清楚。(甘銘源)

taiwan-bamboo-society

臺灣竹會

臺灣竹會為一全國性非營利組織,致力推廣竹文化,並規劃、整合、執行及推動臺灣竹產業的各項創新發展活動與計畫。竹子是世界資源及環境永續的主要趨勢之一,我們立足在地,放眼國際,持續關注世界竹產業的動態,並協助連結網絡,將臺灣所累計的竹經驗,以及竹相關的研發與世界分享,促進更多元、更寬廣的跨國/跨領域合作與發展。


推薦閱讀 : 《MRShortcut》中原-竹構評圖會 推薦閱讀 : 《阿里山的靈鳥-貓頭鷹》台科-竹構評圖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