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築起》文化-竹構評圖會
#築起
設計靈感來自於阿里山林鐵,於群山中穿越的橋樑及隧道
採用竹子二夾一的方式穩定結構,以三角型交錯堆疊帶出鐵路曲折的延伸
如同林鐵橋樑隧道般,看似單純的結構裡面富藏玄機,簡單的材料又能穩定結構
以簡單的單元出發,竹子本身是很輕量的材質,我們想把它運用到極致。做出一個單純的構件,可以快速的搬運、拼合。用三角形這樣兼顧強度的結構去組合,希望同時可以讓人站著、躺下、坐著,有不同空間的使用方式。進展撤展都非常方便,以最快速的方法看到竹結構的變化。
#講評
一個共同建議,從簡單出發無妨,然而在簡單中,如何維持作為一件作品讓人欣賞的趣味呢?可能先從簡單開始,但要試著去打破本來的簡單關係,創造更流動也好。
作品是一個三角形為主的框架,立面有個中心,從中心旋轉出來的放射狀出現很多個三角形。如果這個中心不是在整個車台的中央,偏移到其中一邊,放射線會產生不均等的變異,可以讓作品出現一些不這麼均質的秩序。以骨架桿件為主的視覺成分,可以多增加一些元素,不管是主要結構,或是支撐界定表面所增加的平面、包圍的元素,都可以適度地增加,讓整個圍塑空間的感覺可以更多一點。例如車台其中一側多一些桿件,多一些包起來的空間,另一側維持現在開放的狀態。多些空間的變化趣味。我還蠻喜歡作品透過簡單的分界去界定上跟下,上面是人可以躺,斜面下可能小孩可以玩,可是前提是這個斜面可以支撐人的重量,可能不是單純的布面,有機會變成以竹編去構成表面,也許要有次結構去支撐。
快速搭建也許是另一種挑戰,型態上的特徵是有像扇子的中心,是不是真的可以像扇子一樣原本是疊著,有個旋轉軸心可以攤開。比如在學校內就都事先做好,貨車把整組東西運到竹崎站,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就把他張開來,只做非常少的組裝。如果真的可以做到,那也是另一項挑戰。(許倍銜)
在一些構築上可以多著墨一點,畢竟主題是竹子,用很簡單的元素出發沒問題,但我們得到的資訊量太少,很難去理解完整的構思,目前從3D模型來看有蠻多要解決的問題。當然出發點是人跟裝置有互動關係,有一些空間的趣味,但好像沒有完整傳達要如何互動,裝置的構造怎樣因應而生,還有一些細節的產生。(陳冠帆)
三組都是用單純的點對點連接,但如果是單純的連接,可能在接頭的部分,就要表達你想要怎麼做這個接頭。在形態上,因為尺度的關係,顯得份量感比較單薄。是不是有機會在這個尺度內做到更有張力。也許可以靠增加桿件或不同方向的三角單元錯落的效果,甚至是帆布的接法。是不是有機會把框架視為一個圖層,帆布是另一個圖層,二者之間可以有更多的立體上有趣錯落的嘗試。就不是線條已經非常單純,又只在框線裡面去填上色塊。可以透過更多有趣的嘗試,讓作品的份量感增加。(范承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