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0909018260@gmail.com
- 網站
- www.pinkoi.com/store/paojihsuan2020
創辦人
吳佩軒
工作室位居鬧市老公寓裡,水泥叢林中的一隅小空間; 以自然素材與回收物件製作實用器物,豐富生活樣貌。
保濟軒透過媒材與塗料的結合,來一次解決媒材本身的缺點,並以原先的紋理作為美感來增添價值感。
「能用自己的雙手作出腦中的東西,我覺得這很有魅力!」
工藝說到底就是反映生活所需。不同於當代許多工藝師因看重竹子的美而學習竹編,「保濟軒」(Paojihsuan)創辦人吳佩軒完全是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,嘗試以自己的手用竹子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
「我學了竹編之後才發現 —— 竹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耶!這項材質符合我的環保訴求,亦為困居燠熱水泥叢林的我帶來一絲清爽,希望這麼好的東西能回歸現代人的生活。」
保濟軒這個形同傳統藥行的名字,也就有著「對症下藥」的意涵在 —— 對於務實主義的佩軒而言,沒辦法解決問題的商品,就沒有商機;沒有了商機,工藝創作就容易被天馬行空地解讀,藝師投注的思維也就消失無聲。
自身為消費者,更理解竹子優缺點
學過一點木工的佩軒,曾苦惱於木工需要多種不同款式、大小的雕刻工具,光買工具就所費不貲;經務實地考量後而發覺,只要一把刀就能完成的竹編,工具與材料既簡便又平價,才深深被竹子吸引。
「一定會有跟我一樣的人們,覺得生活裡缺了什麼。所以我自己就是消費者樣本之一,從自身出發去設想『希望竹子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? 』」
談起做竹編這件事,佩軒的話語中總是帶著許多務實的考量。竹子很輕,很薄,又有纖維,做成耳環時容易跟頭髮打結,所以佩軒使用天然漆來強化編織物的結構;拋光打磨的漆料除了能增添耳環的質感,也使竹子表面有摩擦力的纖維被硬質的漆包覆,再也不會跟頭髮纏繞或沾黏。
同樣地,雖然手上做的是個菜籃,她卻考慮到了消費者們市場採買的場景 —— 既然臺灣人都愛騎機車買菜,菜籃要放在踏板上,就得有個支撐的腳。
「工藝學了不做會忘記。但工藝品買了不用,也是會忘記。」
不為經典拘泥,與眾不同的作品也能找到市場需求
「所以當我作著手上的竹編習作,同時也在想,那這要用來幹嘛?它可以是什麼實用的器物?」
一開始只是為了練習蛛網編這種技法,上網看著影片練習製作經典的蛛網盤,結果越做感覺越奇怪,發現自己怎麼做,最後都會成為圓盆狀,而非淺盤狀,因而將這個獨特的蛛網盆用作針氈的底座。
「不只是因為剛好可以裝一個球我就做成針氈,我那一陣子剛好觀察到,現在手作越來越多,縫紉刺繡的課都會有這個需求。」
美感舒適兼具,以跨媒材提高商品價值
「東西的價值,要以使用的頻率來衡量。」被問及為什麼如此重視所做都要實用時,佩軒如此回答自己的信條。而美感也是使用頻率的關鍵 —— 喜歡皮革的人,就會高頻率使用皮革製品,使用竹子的人自然也是這樣。但關鍵還是在於,要能解決問題。
「想配戴可以和眼鏡和平共處的耳環,同時希望它的外觀是相對中性的,且不同於金屬的冷調與重感,而是溫潤的質地。」
作為耳環的愛好者,佩軒同樣在創作前,將美感與舒適性以自己的經驗自省了一番,再回頭檢視竹子的特性能怎麼解決這些問題。
例如保濟軒的耳環結合了竹子與漆,且以塊狀方式呈現,不同於竹子以往給人輕盈的感覺,而多了一份成熟的份量。佩軒覺得這種透過竹子做出的份量感,反而凸顯了竹子真正的優點 —— 充滿變化的可能性。
「竹子密度較小,所以它可以做大做厚,但戴在耳朵上卻不沉重。這對運動量和動作比較大的人群來說是不錯的選擇。」
就是因為自己常戴耳環,不喜歡耳環容易勾到頭髮或圍巾,又不喜歡有些金屬耳環過度沈重,保濟軒才因此推出了色彩鮮明的「竹X漆」系列耳飾,不僅如此,籃胎漆器的結合還解決了竹子給人不夠堅固的印象,以及金屬與塑膠鍍膜久了會剝落的問題。
保濟軒透過媒材與塗料的結合,來一次解決媒材本身的缺點,並以原先的紋理作為美感來增添價值感。
保濟軒:回應需求,成為「環保濟世」的品牌
「保濟軒,很多人聽了說像賣藥的,或是宮廟。這個高二那年想出的名字其實是店名,當時年少的我妄想將來擁有一家自己的店。沒想到現在卻遇到了竹編。」
「竹子的確是環『保』『濟』世的一種材料,」佩軒笑說,做了竹編才發現竹子的訴求一直都在自己想的名字裡面,也成為她經營這個工作室的起點。
猶如眼前這位侃侃而談的女孩,對各種事物都有自己務實觀察與判斷,保濟軒就像一個藥行,是個明確對症下藥的竹商品開發品牌,每一個商品背後,都有針對用途與材料的深厚分析。
小小的一個耳環,從編織到塗裝,也能像藥師抓藥一樣,一眼就透徹地認清了你的來意,一戴上就解決過往遭遇的問題。